后一首词展现的是一夜风雨之后,女主人公残酒未消,还不待起床,便急切地向卷帘的侍女询问海棠的消息。本来是想得到一个实况,但侍女却用漠不关心的态度道出“海棠依旧”一语,两种不同性格的少女的情思便通过这简短的对话突现出来了。风雨过后,敏感的女主人公立刻意识到海棠花的凋谢,“依旧”只不过是一种假象而已,表现出一种无比惜春的情思。而侍女信口回复女主人公的问话,表现了侍女不太关心大自然的变化,透露出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衰落无所谓的情思。未经风雨之前,应是叶肥花瘦,但经过风雨的洗礼之后,绿叶经雨水滋润,就会愈显得“肥”。花历经风吹雨打之后,因为凋零了一部分就会显得“瘦”。大自然的这种细微的变化都能被词人觉察到,表现了她对美好景物的衰落有一种怜悯之情。“知否”一语,出语平平,但从怀着伤春惜花心情的词人口中流露出来,却是淡中出奇俗中见雅。殷殷的询问却换来平淡的回答,因此,词人才用懊恼、凄婉的口气责备粗心的侍女,并且义正辞平地告诉她“应是绿肥红瘦”。这不仅写出了自然界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也写出了词人对自己容颜易衰的感慨。 这两首词以优美的情调,写出了少女时代的生活和思想,展示了一种非凡的爽朗性格。这种表现显然是不甘于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禁锢在深闺中。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的一次荡舟游兴活动,以及一回晨起对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女主人公蓬蓬勃勃的生机和多情地爱惜芳华的性格。这两首词虽然没有对社会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只是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来展示生活,但却透露出了少女对大自然美好景物有喜有忧的情怀。而《点绛唇》则不同,词作中透露的是芳龄少女心事难以言传的情思。她描写的是一位打秋千的少女的情态,却把少女嗅青梅以观客的天真娇憨的姿态、羞中含奇的心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让人透过天真活泼、青春焕发而又腼腆羞涩的妩媚少女的形象而窥见其内心世界。表现了词人青春的觉醒,敢于冲破世俗的观念,大胆地把自己的心事形之于外。这还可以看出,词人不同于一般的“闺秀”,她是一位个性鲜明的纯真少女。 李清照虽然身为大家闺秀,但她的生活志趣却不是养尊处优,而是鄙弃世俗,大胆地借纸笔倾诉自己对自然、生活的感受和真情。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女性,她不像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把自己锁在绣楼内消磨自己的青春年华,而是走出深宅大院,释放自己的青春,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她从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出发,把少女的纯真情思寄托在优美的词作中。因此,透过她前期的词作,我们可以依稀窥见词人少女时期生活的一面以及少女纯真的情思。 参考文献: [1]靳极苍著《李煜、李清照词详解》山东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1月第1版 [2]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6年12月第1版 [3]李殿元、屈小强主编《十大才女之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4]李华木编《宋词三百首》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